肥壤网

历史故事

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、历史人物故事、成语故事、中国野史故事等,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。

您当前所在位置:

全站搜索:

常荫槐为什么会被张学良处死 因何要置于死地?

来源:肥壤网 2016-10-05 围观:

中华民族历史悠久,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,值得一读。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,供读者在线阅读。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常荫槐为什么会被张学良处死 因何要置于死地?的历史故事,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常荫槐为什么会被张学良处死 因何要置于死地?吧。

历史解密:常荫槐为什么会被张学良处死 因何要置于死地?

皇姑屯事件后,杨宇霆虽曾公开通电表示拥立张学良,但在实际行动上,却处处抬高自己,“明里暗里都表示出一种只有向他靠近才可以解决问题的态度”,张学良对此十分反感。

张学良酝酿东北易帜时,关内各方均派代表来沈阳争取奉系。唐生智派刘兴、白崇禧派叶琪先后到达沈阳,他们放着东北第一行政长官张学良不理,却先拜访杨宇霆。在官场打拼多年、深谙官场之道的杨宇霆竟然公然向其表示:“关外的事我可以作主,汉卿是个小孩子,不必理他。”此话传到张学良耳朵里,据说张学良当时就摔了茶杯。

更让张学良怒不可遏的是,东北易帜典礼当天,杨宇霆拒不参加集体合影,一甩袖子,扬长而去。在中外记者面前,也可以说是在世界面前给了力主易帜的张学良一个大大的难堪。

常荫槐只听杨宇霆的命令

与杨宇霆一样,常荫槐虽说精明干练,“是不可多得的智谋之士”,但他最大的缺点就是“为人高视阔步,目无余子,恃才傲物,惟我独尊”。他对张学良更是傲慢无礼,“作孩提看待”,每与张学良谈公务,总是“口呼汉卿,慢不为礼,且独断独行。”并且没少当着众人说:“小六子少不更世,懂得什么!”

据说,常荫槐遇有公事向张学良请示,便径直上楼,直闯张学良寝室,有时于凤至薄裤短衣躺在床上,他也毫不在乎。而且每有什么请示和要求,动辄就带有强制性和威胁性。对于张学良的命令,他经常拒不接受。奉军撤出北京时,他把京奉路所有的机车、客货车都拖到关外来。阎锡山要求放回车辆以维持交通,张学良表示同意,常荫槐却拒不执行,并且跟阎锡山说:“这是我的事情,他管不了我。”

相反,他对杨宇霆却言听计从。一次,杨常二人一块来见张学良,谈及要扩充兵工厂。张学良说:“东北目前财政吃紧,各方面都在裁减经费,乒工厂扩充,财源从何处得来 ”杨宇霆说:“铁路方面可以拨一些。”张学良转而问常荫槐,常荫槐立即回答:“没问题”。气得张学良当时就拉下脸,因为前不久,张学良曾向常荫槐要求,由铁路筹调一些钱来补充军费,却遭到常荫槐的拒绝。

更有什者,常荫槐曾请去南京开会的中东铁路督办吕荣寰给蒋介石捎去一封信。吕荣寰将这封信拆开看了,发现常荫槐竟然在信中狂妄地写道:“东北之事不必找张,他每天打毒针,跳舞,不务政事,有事找杨督办或是我即可”。吕荣寰看后将这封信交给了张学良,可想而知,看了这样的信,张学良会气成什么样。

日本人的离间计

面对张学良与杨、常之间日渐剑拔弩张的关系,日本人决定使用一些手段,促动张学良除掉杨、常。

那么,日本人为什么要置杨、常于死地呢 这需要从杨、常的为人说起。

杨宇霆为人精明,谋略过人,当时奉系许多军政、外交方面的大政方针,皆由他策划。尤其在对日交涉这一问题上,他都能以民族利益为重,不卑不亢,折冲樽俎,相机利用,时而利用日本在野党与执政党的矛盾,时而利用其文臣与武将的矛盾,是一位让日本人颇为头痛的人物。凡张作霖与日本谈判,只要张作霖不立字据,杨宇霆总是有办法,“使之打消、变质或将损害减低至最低程度”。

日本满铁总裁山本条太郎到北京与张作霖谈判满蒙新五路时,杨宇霆直接表示“虽然张作霖业经应允,但此事非大帅所能专断”。

在东北路权交涉时,日本几次想对张作霖施加压力,都因顾虑“杨宇霆等反对派将乘机制造纠纷”,使日本取得的非法权益“化为泡影”而打消了。

杨宇霆任东三省兵工厂督办期间,为了摆脱日本控制,曾招了不少西方技术人才,机器也多购自德国。日本对杨宇霆既无法收买,又无法去之,于是就采取挑拨离间的方法,以求达到去杨之目的。对此,日本领事林权助曾说过:“杨宇霆是狡黠成性,不易驾驭,要瓦解东三省势力,必先剪除杨宇霆,离间张学良与杨宇霆的合作。”而张学良与杨、常二人此时的权力之争,无疑为日本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。

张作霖被炸死后,日本各界有许多人来沉吊唁,村冈司令官初次会见张学良时,除对张作霖的逝世表示哀悼外,就别有用心地提醒张学良:“好自珍重,注意有人虎视眈眈,暗怀阴谋,企图伺机取而代之”。而军事顾问土肥原则多次明白无误地向张学良进言:“如不排除杨宇霆,将危及司令的地位”。

林权助来奉吊唁后返回日本,在东京火车站举行记者招待会,他说:“今天的东北实际情况,同我们日本当年幕府时期德川家康时代很相似。” 张学良看到了经人翻译的这段讲话后,为了解这段历史,特派人到书店购买了一本《东洋史》。书上所记载的这段史实是:在日本幕府时期,权势赫赫的丰臣秀吉死去,其子丰臣秀赖继承了大权。秀赖虽然年少英敏,但贪图享乐,不往国政上用心思,一切政务均由其岳父德川家康来执掌。后来,德川家康突然发动政变,把女婿丰臣秀赖逼得自杀,灭了丰臣氏,建立了德川幕府。本已对杨宇霆深怀不满的张学良,看了这段历史,自然对号入座,不禁毛骨悚然,深恐自己成为丰臣秀赖第二。张学良在书上对这段叙述,特别作了红笔圈点。

与林权助采用同一手法的还有另一个人,这就是日本法西斯理论创始人之一的大川周明。张学良继任不久,大川周明便将赖山阳写的《日本外史》送给张学良,并用红笔把德川家康篡夺丰臣氏政权、杀害丰臣秀赖的一段史实勾画出来。很显然,大川周明和林权助谈话的目的是一样的,都是为了挑拨张学良与杨宇霆的关系,希冀张杨之间发生火拼,以便从中渔利。

二维码
故事很好,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

记住www.feirang.com,看好看的故事,就上肥壤网网